close

現代的人,一刻也閒不下來,那種渴望被「聯結」、「點閱」的焦慮,讓他們走到那,都不停地在檢查他們推特、撲浪客(微型網誌)的留言,上網就一定要打開MSN,隨時都在「重新瀏覽」自己的部落格,看著到訪人數慢慢地增加,那種「渴望被看見和回應」的需求,似乎像一種癮頭一樣,走到那都如影隨行的跟著。

 

這是現代社會極度疏離,又極害怕寂寞的文明病,怕自己說的話沒有人聽,自己的心情沒有人看見,害怕自己落在整個大群體的外面,網海上隨時都有人可以給你一個笑臉和回應,想要找人吵架,也不怕沒咖,而現代科技的發展有絕大一部分也是建立在這個部分上,用手機上網、用筆電上網,在圖書館上網、在咖啡咖上網,走到那都能上網,於是天羅地網的包覆了現代生活的每一寸,有人甘之如貽,有人卻感到壓迫感和恐慌。

 

科技推波助瀾的使得人際的互動演化得更加複雜也更有創意,一個人坐在電腦前,可以跟無遠弗屆,為數眾多的人建立關係,互相交流,這是傳統「見面」的關係所無法達到的「廣度」和「速度」,依照一個人一天有限的時間和精力,是無法同時和這樣數量龐大的人們交流,但是網路幫助我們作到了。

 

這樣的「速度」和「數量」帶了一種前所未有的快感,而且這個人不合口味,說的話題無聊,馬上可以把他打X「關閉視窗」,切換朋友的速度可比坐在電視台前轉台還快,以往常要陪朋友在咖啡廳耗上一個下午茶時光,聽他講上整整三個小時的感情困擾,現在只要沒興趣,馬上可是找個藉口離開,或是同時再開它個三、四個對話方塊,一心多用,一邊看奇摩新聞,一邊看電影,一邊再和一群人聊天,這樣真是有「效率」多了,傳統的交友方式顯得很浪費時間,也讓現代人對傳統聚會的談話和內容,耐心變極低,只要現實生活裡一開始出現需要等待的空閒,或是不感興趣的內容,馬上就上網、玩手機電玩,充分利用時間,也是現代人的美德之一。

 

不知不覺這些現代科技也滲透到我的生活裡了。

 

之前遇到一位好不容易見面的朋友,我們約了吃飯,菜還沒來,我們聊不到兩句,她一直東張西望地,似乎在找什麼,接著不斷檢查她的手機,按來按去,電話來了,第一通講了許多,菜來了,我低著頭吃,她笑了一下,又撥出了另一通電話給另一個人,講完,已經上了咖啡和點心,第一次我以為那天她是有事,需要密切聯絡,後來發現,似乎也不是,她的通話內容多半也是即時通上的內容,原來我可能只是佔了她現在時間的六分之一,甚至十分之一,她已經習慣同時間和許多人講話、聊天,我和她講話的分量,和平常在網路上聊的差不多,甚至更少,而且多半我都是一邊吃著東西,一邊擔心偷聽她說話的尷尬中渡過的。

 

如果身邊有同行的朋友,我接電話,通常不會超過一分鐘,我以為這是一種常識或禮貌,除非是要用來暗示不速之客,我才會這麼作的,但是到了今天,這個常規已經改了,她跟我說,你如果覺得無聊,你也可以打電話找朋友啊!

 

於是,我們一起吃飯的過程裡,你講你的,我講我的,各不相干,你跟你的朋友講話,我講我的朋友哈啦,各自表述,從旁走過的人還以為我們在立法院裡質詢,因為通常院長和立委都是各講各的,誰也不讓,這樣我們到底為了什麼要見面呢?你真的想要見我嗎?

 

「想啊。」他回答,只是大部分時間我都被最小化視窗,等我想到有趣的事,再閃動燈號,引起對方的注意和回應,而且如果奇聞無法比得奇摩新聞,爆料無法跟上八卦報,有趣無法拚得過youtube上的「康熙來了」和「動物頻道」,她就只會回答「嗯」、「啊」、「是喲!」、「真的嗎?」,感覺他的三魂七魄似乎只有三魂坐在這裡,其他的部分都在充份利用中,忙別的事。

 

「你也太嚴格了吧!朋友在一起都要一心一意、貫徹始終啊!又不是唱國歌,太累了吧!放輕鬆點吧!」他說。「現在交友,很像吃buffet,整桌各項各樣的菜色,每種都可以嚐一點,不必一下就吃撐了,這樣不是很好嗎?」

 

所以,重點就是「我是一盤小菜?」

 

為了要不讓他分心,為要讓他聽我說話,我得時時刻刻都得像個綜藝主持人一樣,維持談話的精彩和濃度,事前還要準備課程內容和一整套的笑話,對方累,我更累,下次,別出來了,待在電腦螢幕前,不但省錢,按照對方的邏輯還可以把「一心多用」,發揮得更加淋漓盡致,我一邊午睡,一邊神遊,一邊假裝我是你貼心的好朋友。

 

我漸可以理解到珍妮佛安妮斯頓(Jennifer Aniston)與約翰梅爾(John Mayer)因為推持(twitter)分手的原因

 

 

我以為這只是特例,但是另一位朋友安排好要來我家住,順便帶她到附近的名勝逛逛。

晚上一到,「她問我你的電腦在那?可以借我用嗎?」我點點頭。

 

她坐在我的電腦前,打開她的msn和部落格,開始飛快的忙碌了起來,這和待在家裡作的事有什麼不同嗎?何必千里迢迢從家裡跑到我家裡來,讓我看你上網、跟別人聊天?比較有氣氛,還是想讓我也有種「神奇」的參與感,我實在提不起興趣,回房倒頭一睡睡到了第二天。

 

 

早上,她跟我說,網路有點問題,上不去,於是我又變成了網咖老闆,修好網路,送上吐司,讓他愉快地繼續在我家免費地使用網路。(我想我在意的可能是電腦被佔用了吧!)

原來她想要的並不是我家附近的好山好水,也不是朋友的陪伴和分享,她要的是電腦、網路頻寛和免費食宿?

 

唉!或許是我想太多,對這種事太吹毛求疵了,只是身邊每每發生這種事,還是會令我感到吃驚和不適應。

有次深夜接到另一名朋友的來電,說他很需要跟我談談,我想應該是很嚴重的事,他一到,我慌張的跑下樓,在樓梯口準備好要聆聽他的心事。

 

 

不一會,他跟我說,他習慣要有音樂,所以我們一邊談一邊聽音樂,可以嗎?

我又嚇了一跳,「習慣要有音樂」,怎樣,現在是在演電影嗎?而且,他聽的也不是配樂,而是時下的流行歌,我不曉得,只覺得當下我似乎也有重重心事說不出口了。

 

 

「習慣要有音樂」、「習慣要看電視」,所以要右耳跟我聊心裡話,左耳聽ipod,一邊跟我吐訴心聲,一邊收看「娘家」嗎?一手摸著我的肩頭安慰我,一手打線上麻將電玩嗎?

這種「不專心」或是「無法專心」,在以前看來是一種缺失,現在反而變是一種豐富生活的優點嗎?

 

唉,那我只好說,這種「現代化」的web2.0人際關係,我適應不良啦!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appleworm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2) 人氣()